為減輕基層監管壓力,推動食品安全線上線下融合監管,2021年以來,湖北宜昌西陵區市場監管局持續探索智慧監管模式,聚焦系統建設、機制建設和實踐運用,適應新形勢、拿出新舉措、力爭新成效,積極為監管賦能,努力破解監管難題。
聚焦系統建設,信息共建共享。一是緊抓試點建設。采用以獎代補的形式,鼓勵學校食堂、大型餐飲單位和餐飲集中區域安裝“互聯網+明廚亮灶”智慧監管系統。截至目前,轄區共109家餐飲單位和學校食堂安裝了“互聯網+明廚亮灶”,建成28家智能快檢中心(含快檢室),自查率達90%以上。二是建設監管中心。統一整合智慧監管平臺,確定了“1+4+N”技術框架,包括一個智慧監管中心,四大系統板塊(3C“互聯網+明廚亮灶”系統、食安康快檢系統、飛馬天感智能系統和雪亮工程系統),N個業務功能(日常管理、線上巡查、預警處理、快速檢測和聚餐申報等功能),實現監管端、學校端、企業端和家長端等多個端口實時信息共享,變單打獨斗為多方協同。三是實行網格化管理。自動比對企業經營地址和所屬街道、社區,將7個所54名基層監管人員關聯至107家企業,建立“中心—股室—監管所”三級聯動機制,實現“包保到人”的精細化管理,進一步提升監管精細度。
聚焦機制建設,規范管理程序。一是配套制度保.障。為有序處理各類違規信息,完善智慧監管工作機制,制定了《智慧監管工作規范》等,明確監管服務對象“由誰管、怎么管、管什么”,推動智慧化監管和常態化監管有機結合,讓智慧系統真正成為數據驅動力。今年以來,共組織線上巡查12次,發現風險隱患8.2萬個,食品快檢不合格25批次。二是納入評價考核。將數據使用情況納入業務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范疇。借助視頻監控和互聯網技術自動收集并識別違規行為,加強信息預警功能的結果運用,對系統預警的許可證等違法違規行為,嚴格立案查處,移交問題線索51個,辦理案件5件。三是注重習慣培養。不斷增強執法人員和監管對象對科技賦能智慧監管的責任意識,組織300余名監管人員和餐飲單位集中培訓6場次,指導相關人員學會使用智慧系統。
聚焦實踐運用,打造特色亮點。一是探索智慧安保。深挖“互聯網+明廚亮灶”智慧監管和快檢系統功能在重大活動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運用,執法人員通過遠程在線實時監管,查看食品粗加工、切配等關鍵環節和重點區域場所,審查供餐菜單和快檢情況,變“憑經驗”為“靠數據”,有效地減少了執法人員的工作量。僅湖北省運會期間,累計指導13家供餐單位安裝并規范使用智慧監管系統,保40萬余人次就餐,做到食品安全零事故。二是探索社會共治。以智慧監管系統為載體,聯合教育部門,以學校為單位,選取學生家委會代表開設賬號,讓家長通過手機應用程序,實時查看食堂后廚加工情況,對不規范操作、菜品質量等問題可以進行投訴舉報。通過智慧監管,打通家長參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渠道,讓學校食品制作“從幕后走到前臺”。三是探索標準完善。智慧監管,標準必須先行。把制度建設擺到系統建設同樣重要的位置,創新制定《宜昌市西陵區重大活動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(試行)》,重構監管流程,為創新監管方式指明了目標、原則和路徑。(來源:中國食品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