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2年以來,我國粥品市場規模保持穩健增長,近年來,一些新興的連鎖粥品品牌不斷涌現,展現出強勁的門店擴張活力。日前,紅餐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粥品品類發展報告2025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去年粥品市場規模達483億元,同比增長3.9%,預計今年有望達到500億元。業內人士指出,當前,粥品賽道呈現品類細分化與融合化趨勢,未來,品牌需要通過標準化與差異化并重、優化外賣體驗等舉措,不斷提升品牌競爭力。
市場規模穩健增長
《報告》顯示,喝粥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。考古發現,距今8000年前已出現谷物煮粥。之后,經過不斷演變發展,在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味粥品,如華南地區的皮蛋瘦肉粥、潮汕砂鍋粥、艇仔粥、狀元及第粥等,華北地區的小米南瓜粥、臘八粥等。粥作為我國居民飲食史的重要組成部分,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發展。在餐飲行業,傳統上,粥以主食形式出現在形形色色的餐廳中,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,逐漸出現了專門以粥為賣點的粥品專門店。如今,粥品已經從一道主食獨立發展成為一個品類,并逐漸走向品牌化、規模化發展,進入融合創新階段。
《報告》顯示,門店數方面,截至今年6月,全國粥品門店數已超過6.5萬家,相較去年底,增長了4.2%。從粥品品牌的門店數來看,門店數在5家及以下的品牌占比zui大,達66.4%。除此之外,擁有6—30家門店數的品牌數也較多,占比達20.9%。從區域分布來看,華南區域的粥品門店數zui多,占比達到29.1%,其次是華東區域和華中區域,粥品門店數占比分別達到27%、12.2%,其余區域的粥品門店數占比均不超過10%。從線級城市來看,三、四線城市的粥品門店數較多,占比均超兩成,分別為25.7%、20.3%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.線城市的粥品門店數占比相對較低,為6.5%。
目前,粥品賽道主要由正餐品牌與快餐品牌組成,由于不同的定位和市場需求,兩者在經營模式、產品特點、門店情況等方面發展各異。《報告》認為,正餐品牌門店多分布在購物中心、商業中心等客流量大的區域,門店面積較大,如如軒海鮮砂鍋粥、潮粥薈潮汕砂鍋粥等。而快餐品牌門店則主要集中于寫字樓、交通樞紐、社區等,門店面積通常較小,主要滿足工作用餐和快速就餐需求,例如三米粥鋪、曼玲粥店、糯雅芳粥等。
近年來,隨著餐飲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,粥品品牌門店拓展出現分化趨勢。人均消費約30元的快餐粥品品牌,憑借親民的價格和廣泛的消費群體基礎,門店擴張速度較快。相比之下,正餐粥品品牌因重投入、重體驗、人均消費相對較高,在擴張上相對保守。